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在卢沟桥周边演习中失踪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进行检查。被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日军炮轰宛平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什么意思?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重温历史,走进冲锋陷阵的历史故事。
01
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不仅是南方的要冲,也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配送场所。
根据史料记载,自金代以来,中原腹地入京,都需要滞留在卢沟桥,这是京中出入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卢沟桥风光(资料图)
东北失落后,日本人继续实施侵略扩张政策,陆续运兵入关,将魔爪直接延伸到华北,阴谋像炮制假满洲国一样策动华北自治,试图夺取华北的实际控制权,从而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人并不傻,他们知道,如果想夺取华北,就应该得到北平。
所以一九三六年十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在不断的搔扰试探下,以卑鄙的方式占领了丰台。
位于北平正南部的丰台,丰台失陷,相当于关闭了北平的南天门。
此时的北平,北部有一部部署在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虎视眈眈,西北部东军控制的伪满军严格防守,东部有伪冀东防共自治政治。 政府及其所辖的伪保安队在馋涎欲滴,可谓C型包围,形势急转直下。
如果再次获得咽喉要道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死城,华北也将唾手可得。
所以,卢沟桥成了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一场腥风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02
一九三七年初,日军从当地和我国东北抽调了大量武器装备,丰富了华北驻兵的实力。
从六月份开始,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在卢沟桥周围不断举行。
为了应对日军的叫嚣,我守军第29军自然了解了形势的严重性,不断加强警惕,增强了卢沟桥一带的军事实力。
红眼饿狼势在必行,自然无事可做,即使无风也要刮起波浪,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作为挑起事端的借口。
时间到了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荷枪实弹前往回龙庙与大瓦窑之间的区域,离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很近。
晚上7点30分,日军逐步演练。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区有枪声,一名士兵失踪。他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进行检查,被国民党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双方发生了对抗。
对卢沟桥进行日军攻击示意图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7月8日上午5点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第29军指挥所立即指示前线士兵:确保卢沟桥、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不能倒退。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守护卢沟桥和宛平城的219团3营奋起抗日战争,给日本侵略军带来沉重打击。
在挑动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同胞,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日战争才是我们的出路!并提出不允许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土地!为了保卫国土流动,最后一滴血!响亮的口号。
对于在卢沟桥战争中勇敢对抗的第29军,全国各界也报以热烈支持。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送来了慰问信和慰问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小组,前线救护伤者,运输子弹;卢沟桥地区的居民向部队送水、送餐、运输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作人员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帮助部队坚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还致电第29军继续努力。
日军炮轰宛平城
遭受顽强抵抗的日军看到攻占卢沟桥的企图无法实现,于是玩弄了当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他们想通过谈判来阻止中国的退缩;另一方面,他们以谈判的名义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政府达成的三项协议被卢沟桥断断续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截至7月25日,已有6万多名日本军队聚集在平津。
七月二十八日上午,日军在100多门火炮、装甲车、数十架飞机的配合下,对北平进行了总攻。
第29军将士在各自的驻地浴血抵抗。最后,他们变弱了。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长赵登禹英勇殉国,写下了一首顽强的战歌。
03
然而,中国军队的勇敢抵抗仍然没有阻止日本军队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失落;30日,天津沦陷;整个华北陷入了全面困境。
8月13日,日军开始攻击上海,淞沪会战拉响。为了快速决策,日军投入了30万军事力量,使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舰艇,试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
随着日军的疯狂攻击和民族生死攸关,国共两党逐渐与外敌紧密携手。
九月份,刚刚改编成八路军的红军,又组织成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第二战区序列。
此时,侵华日军攻占晋北重镇大同及周边县,试图突破平关防御,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聚占领太原,从而攻占山西省。阎锡山致电朱德,要求八路军配合战斗,以防止日军突破防线。
保卫卢沟桥的中国士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指示115师在平型关地区隐蔽设伏,以配合二战区友方战斗,阻止日军进攻,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和重型车队浴血拼搏,歼灭了1000多名日军,摧毁了100多辆车辆,查获了一批重量和武器,赢得了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延缓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败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战争亡国理论,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战斗精神,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支撑作用。
岁月匆匆,转瞬即逝。到目前为止,1985年已经过去了。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主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了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而选择的注脚。
从这一注脚开始,整个中国早已风靡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浪潮。时间可以过去,但依附于七七事变的历史警告永远不会褪色。七七事变的伟大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孩子珍惜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