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网络,夹箍儿侠
话不多说,下面列出的烟台晚餐大概只能在私人厨房或者街边小摊上找到,有的甚至消失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陪伴了几代烟台人,他们是烟台人永远无法割舍断裂的物品!
1、馒头,莲子,枣饼
山东人不吃馒头,老烟台人也不吃馒头。以前家里每隔几天就蒸一锅大馒头。现在,虽然你自己蒸得少,但至少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小市场买到它。别说烟台的小市场了,连上海菜市场都能看到“山东馒头”的门牌。可以看出,馒头在我们的晚餐中很重要。
对吃法而言,居家老烟台人并不重视,一个大馒头上有一根小葱,二两烧肉,或一碗蒸鱼干,那就是一顿饭!
馒头略有变化,多上几个红枣,那就是枣饼。放在模子里卡出来,那就是莲子,老少皆爱。
馒头在烟台人手里还有另类的做法——我曾经和农民工一起扛砖头,中午直接在工地上吃“肉馒头”!它的体型和外观和馒头没什么区别,只是里面包着超大的猪肉块。一个下来,食欲太小,人们无法控制它!
2、醒面大包子
相比之下,北方人多吃热面包,北方人多吃面包。北方人的热面包比较小(有的跟不上大家饺子的大小),而烟台人的面包比一家人的大。
面包虽然大,但是技术含量高——面发不好,有酵母味,褶皱捏得不好,可以被馅汁烫成死面,而馅料少了包子,没有油水,没有味道,严重影响口感。
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当我在芝邈区吃午饭的时候,几乎每个学校、企业、写字楼外都有人拉着车卖大包子。这些人有的是身边的农村妇女,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夫妻档案...他们包的包子无一例外都有三个特点:好吃、实惠、便宜。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他们还应该加上第四个特点:意犹未尽!
理由很简单,这些包子承载着烟台人的努力、朴实、持家和智慧。
3、饺子
这里说的不是蒸饺,不是煎饺,也不是成都人吃的那种红油钟饺子,而是放在锅里的清水,拿起来蘸醋吃的烟台饺子。正宗的烟台人也会配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这样“饺子”才算完美。
重复金额:清水入锅,蘸醋,饺子汤...这些元素在烟台人的习俗中至今没有改变,即使在一些招牌饺子馆,即使在婚宴上,也不例外,更不用说节假日吃的饺子了!
对于饺子的馅料,可以更好的展现烟台甚至胶东的土气魅力——从海鲜鱿鱼、鲭鱼、虾、爬虾到营养搭配的猪肉大葱、韭菜鸡蛋、方瓜白菜...这些都足以让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味的肚子!
这种饺子馅承载着烟台山水结合的心。
4、面条
烟台人绝对偏爱吃面条:从厨房里的卤面、扎江面、烂面汤,到大街小巷的拉面、小面、手工面;从员工餐、家庭便餐到生日、节日晚餐,面条几乎离不开烟台人的日常生活。
从我的印象来看,朋友中有很多人可以一口气吃三碗拉面,也有很多人可以从早到晚吃面条。这还不够。年轻人中场可能会得到一顿加班餐——方便面。
啊,这种又长又细的面条有什么魔力?它可以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日、工作、生活、婚姻和生日中,这大概需要我们从深层次的烟台文化甚至中国文化中去寻找。
5、疙瘩汤
舀一碗面粉,将水龙头拧成滴水状,用双木筷子举起碗对准水龙头,搅拌混合,一碗疙瘩汤半成品就出来了。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在锅里煮洋葱和大蒜。水开的时候,面团刚好搅拌好,放在水里煮,然后打个蛋花,一锅疙瘩汤就出来了。烟台人称这个过程为“疙瘩汤”。
记得小时候,每当感冒发烧或者胃痛的时候,妈妈总是用姜片爆锅,帮我摇一碗疙瘩汤。标准是几个小油菜,一个西红柿,一个荷包蛋。出锅后,疙瘩汤又浅又绿又酸。如果你喝了一碗热的,你的病几乎会好的。
长大后,朋友聚餐喝醉了,还总要一碗疙瘩汤暖胃,所以也就有了家的感觉…
啊,多么美妙的疙瘩汤,它不能上胶东人大雅菜系,却在静静地治愈着那平民的心。
6、三鲜片儿汤
作为主食或菜肴,“三鲜片汤”几乎需要消失在烟台人的厨房或餐厅食堂,但老烟台人都知道,它绝对是一种具有土生土长烟台特色的菜肴!
将压好、擀好、切好的混沌皮或饺子皮拉成块备用,加入炸蛤、蛤、海米炒锅,然后加水煮沸,下面的片子煮熟(过程类似于疙瘩汤)。
记得很清楚,上个世纪烟台很多员工食堂都有三鲜片汤,十几年前很多快餐店都会免费提供“片汤”。一方面可以煮汤,另一方面可以煮饭。太简单了,太便宜了,太实惠了。
在家里,有时候妈妈做馄饨或者饺子的时候会把它拉成片汤。坦白说,烟台人做的食物比比皆是。记得小时候爷爷家做鲭鱼饺子的时候,会把去掉的鱼头、鱼刺、鱼尾炖成一道菜,吃起来很独特(准确的说是吃的时候“舔”)。
但是无奈,这种用角料做成的片汤正在慢慢消退。那么,这些勤俭节约的品质,与其伴随着烟台人,是不是也在一点点消退?
7、片片
据老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烟台,有很多人渴望在城市里做生意。这群人进城的时候,胳膊窝里会有一个长长的蛋糕,那就是“碎片”!
一般片片都是用玉米面做的,赶马车的人不会直接吃,太涩了!那么怎样吃呢?
传说他们会留在城里的一家餐厅,给老板五分钱,然后把胳肢窝里的大蛋糕掰下来交给管家。管家拿着这块蛋糕,把它切成小块,然后在油锅里翻炒,放在盘子里。这就是著名的“焖片”!
赶马车的人如果心情好,再花两分钱打它二两酒,就用焖片片吃,那味道,想想都丰富多彩!
到目前为止,电影的命运并没有像“三鲜汤”那样濒临灭绝。相反,很多具有烟台特色的餐厅还保留着一道“鱼锅片”的菜,很多小市场还在卖纯玉米粉做的片。
可见胶东人对“片片”的热爱和留恋。
8、椒盐烤饼
对老烟台人来说,下馆喝羊汤,如果没有上那个“椒盐烤饼”,算白去了!
所以,这个椒盐烤饼也是何许饼?
是的,就是这样,两边都是尖尖的,成人巴掌大小,在类似炕炉的烤饼里烤出来。
这种蛋糕不像发饼那么软,不像新疆馕那么硬,咬起来就像烟台人配羊汤吃的一样。
这种蛋糕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以前的羊肉馆都是出去买的,买椒盐烤饼的都是混在街头市场底层的人。没有人研究他们从哪里来,去哪里。总之,现在做椒盐烤饼的人越来越少了,在羊肉馆喝羊汤的时候很难上那个椒盐烤饼。
9、哈饼
这里的“哈饼”就是“韭菜盒”。顾名思义,它是用韭菜和鸡蛋烙的。烟台人还会在哈饼馅里加虾皮、海米甚至鱿鱼和香肠。他们想要的是新鲜的一口!
小时候,小市上街上的哈饼卖一块钱九个,实惠的不能再实惠了。
到目前为止,哈饼街上卖得并不多,只是依稀出现在一些烟台别人的厨房餐桌上。
希望还能有更多的人尝到那个哈饼的“鲜儿”!
10、馄饨
以前在烟台,无论是中午走在城市的巷子里,早上经过南洪街的十字路口,还是半夜穿梭在朝阳街,无论是春夏秋冬,总能吃到路边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那个馄饨馅的肉葱香,那个馄饨汤的清油香,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这些主食,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餐馆厨房,我想,它们都是老烟台的味道!
总而言之,他们承载的不只是一个味蕾,而是一个胃肠道!